丹青励志入画 彤管载意托情

时间:原创专稿

学生时代的孔淩,炯炯的眼神里透着未来的艺术范儿。
    【许先专稿】斑斓的10月金秋,画家孔淩来到许先网画室接受新媒体的专题采访。这是一个干净明亮的房间,聚光灯很亮,似乎透视着她欲言未语的故事。随着主持人的提问,便轻轻启开她艺术成长和艺术生活中的帷幕,将她的学艺情节一帧帧地挖掘出来,我们且静静地分享她一路的风光。
    我对艺术的启蒙源于父亲的引领
    还是从艺术生涯开始聊吧,因为那是我梦一样的童年记忆。
    记得在四、五岁时在家父的带领下,离开祖籍山东举家来到沈阳,为培养我学画父亲让我参加了高研的美术班。在该班,我遇到一位好老师,他对我影响很大,也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原先是学人物素描和人物色彩,进入学习班后,老师对我说:“女孩子不要学人物,最终你还是要选择画花鸟。”从此,我由学画人物改为学画花鸟了。到了高中毕业,经年的奋斗使我顺利考上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大一的我主攻油画,后又转学国画。从不适应到适应经过三年的调整,我步入了国人与生俱来喜欢的传统绘画,心中暗暗自勉,将励志于事业上的作为!
接受许先网采访时的孔淩女士文雅而内涵。
    回眸我艰辛的学画路径,可用几何法形容再好不过了,那就是360度。从原始的学国画改为学油画,又从学油画回归到学国画,循环着往复,却收获着技艺,好在艺术总是相通的。
    开始进入油画学习还是很享受的,喜欢它的真实画风,喜欢它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但油画染料需要调色剂,调色剂一般是用松解油、汽油来稀释画料,而这些调色剂的味道很是难闻,它让我头晕目眩,退避三舍。再者,那时每当画油画就要首先将画布绷在框子上,再用钉子钉好,操作繁琐,由此我对西画逐失兴趣。随着阅历的成熟和对画种的了解,再加上中国人与生俱来喜欢本土文化的情结,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国画,这是内心纠结多时的结局。决定预示着从新定位,而定位是我人生中又一大的转折,我将为此而甘愿付出努力!

 《春来秋去》系列作品。
    《中庸》说:“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我知道,我选择了新的目标就要为此而坚持不懈。我开始努力着去了解国画的画技、独特的表现材料和运笔方式,生活充满了阳光和对未来的希冀,人也开始充实起来,起、坐、走、游都在琢磨着国画的水与墨、笔与纸。原以为国粹好学的想法,实际上恰恰相反。如果你没有文化修养、没有文化底蕴,你只能画出事物的表层,当你往后学的时候越感“涉水知深”,寸步为难。
    画道即悟道,而悟则是人的内心灵动表现。可在看书时让你顿悟,可在看景时渐悟,可在听人家说话时让你开悟。这些心理活动会触动你的灵感激发,一些未知的现象会蓦然跳入你的心头,成就你的美妙画面,触动你内心那种激动的情绪,迸发出那种从来没有的激越感,令人难以控制,就会马上拿起笔去创作,甚至躺在床上,正在困与不困的时候,突然闪入脑子里一幅画面,这种画面是在模糊状态下出现的,如果是在清醒情况下很难出现这种感觉,我的几次创作收获都是在这种半混沌状态下出现的。一旦灵光突显,马上起身执笔,不管屋内环境有多么恶劣,我都要起身在纸上先画出几条大线条,定妥构图,第二天我要在草图前观看、琢磨,思索着画面进一步的最佳表达方式,用什么样色调、什么形式进行创作,每一幅画我都在冲动当中创作成功的。
    我将艺术的付出凝入《春来秋去》
    《春来秋去》系列作品就是在感动氛围中偶得的。这个系列作品在画面上反映的是一只鸟与一只鹅的对话。我把那只鸟当成了我的小孩,刚开始的时候它在我的怀里,我给他述说着美丽的幻想,讲述着星星的故事,低低的声调承载着明天,说给这个还听不懂话的孩子,虽然他的眼睛告诉我,他能感触到我对他的温存而使他获得安全感,他微笑着我,使我的心发醉,我满足于这些慰藉,从中享受做母亲的快乐。但是,我把事业看的太重,渐渐地忽略了家庭、孩子。于是,在我宁静的画面里揉进了一些蝶儿,或是其它动物,那都是一些造影的东西,它们来来去去,让你心生烦恼,总是打乱画面里的安详,我离这些造影的东西越来越近,却离家庭和孩子“越来越远”,我在没有感知中过着紧张而又繁忙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又一年,孩子见不到母亲,母亲也见不到孩子。这种画面的安排,就像一部小说,宣泄着我的情绪,系列的绘制至今也没有画完。当我起初将这种系列绘画构想发到朋友圈时,引起好多共鸣,有100多人点赞,这里包括好多我从不认识的人,他们有的鼓励,有的畅谈自己的想法。其实,这种系列创作想表达的是我自己的一种状态,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这种画面的创新没跟任何人有雷同,而且我自己也认为是一种突破,是很新的一种表达方式:画面下面是一个个小石子铺就的地面,鹅站在似有似无的水的地方,又似乎是岸边,远景是山,黛色的峰峦在氤氲的、飘忽不定的远岚中时隐时现,我从色调上、构图上、从鹅的动势上再造心境,从色彩、色调、整体上和大的黑、白、灰关系等方面突出我的主题,以渲染我纠结已久的苦心。其实,我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没上学之前一直在我身边,上学之后就分开了,他在一个城市,我在另一个城市,我无力改变现实,但我可通过绘画融于母亲的思念之中,母爱在画里随处可见,对孩子的一种期望若隐若现。孩子渐渐大了,我积攒的牵挂终于想宣泄。我让孩子看我的绘画作品,他迷茫着眼神我知道他看不懂,我讲解画中的意境,我说着,我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你。他哭了,我第一次看到孩子懂事后的哭泣,心要碎了,满面流泪,他开始知道妈妈在忙她的事业,是希望他的未来过的更好。但世间有些事真的身不由己,我没有时间教育他,肯定要忽略生活中本不应忽略的东西,作为人母略显“自私”,可我真的认识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是不可能平衡的,在这种环境下,我只能将情感交给颜色,涂抹在画纸上,那就是我画的《春去秋来》。
    因为喜欢,所以付出。在我心里,不管是家庭还是社会,不管是感情还是生活,我把绘画看做是我的生命。我如此的执着于绘画,初始时父母不理解,姊妹不理解,孩子更不理解,让我时刻感受到一种隐约的“失败”。所以,我把《春去秋来》表现在画面上,那里装满了我的情怀和我深深的眷恋,它代表我内心的境况,展现予大家眼前于极限的牵挂!
    任何一个创作都需要灵感,我也不例外。有时候,在我的大脑中一片空白,找不着一丝的创作构想,每到此时,我会到图书馆里呆上一周,去看一些美术史、名家语录,领悟里边的道理,把最深层次的东西挖掘出来。有时我会看书法、摄影、卡通、动画片等作品,与艺术家相关的,我都要去看,有的东西是见物顿悟的。为什么我们画家要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呢?到大自然中后,你会看到在图书馆里看不到的各种鲜花,但真的让你动心的只能看到花丛前边的一束花,这一束花在你眼里是最亮丽的,后边的尽皆画虚,关键是,这花在野外生长的结构、穿插关系,你不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是体会不到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师法自然”的魅力所现。
    我对格桑花的独钟缘于它吉利
    一目的瞥过,让我钟情于那片多彩的格桑花,以为它的美,我便进入癫狂的喜爱中,但心中更注重的是它在草原上的名字吉利花。
    开始时,我并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认准了它的艳丽,就到处的画,满意的就挂在墙上自己慢慢咀嚼,不满意的撕掉另画,在白天的生活中,在夜晚的梦里,整个神经充斥着它的倩影。画多了,名声通过我任教的学生传了出去。终于一天早晨来了一位很有品位的人,他凝眸于我的绘画,我动情地讲述着画的寓意,他不动声色地欣赏着,突兀地语出惊人,问:“这两幅画你要多少钱?”我尴尬地告诉他,我从未卖过画。他微笑着一口定价:“两幅画给你5000元拿走。”并还请我吃顿饭。后来知道,这位儒商就是河南大名鼎鼎的思念集团的老总。这5000元在当时可是莫大的数字,它使我惊魂、诧异,初次尝到绘画挣钱的甜头,但画面上所画的什么花依然不知。
    一次,我不经意打开了窗户,突然间两个红点在万木凋谢的早晨,于霜雾缭绕中摇曳着美丽,在我眼前模糊的窜来窜去,我迅速下楼一看究竟,它就是我梦寐以求而又不知其名的那种花,后经网上查找才知道它就叫格桑花,美丽而坚强,在百卉俱谢,满目衰败寂寞的沧桑大地上,坚强地、一簇簇地支撑着不愿隐去的秋色,一枝独红,惟我独尊,傲眼风霜,无畏寒冷,它不怕干旱,身虽弱小,但生存力极强,种子飘到那里,那里就生长一片灿烂。故此,成为诸多文人墨客、诗词书画者讴歌的对象,赞美它的秀美,感叹它的风骨,也令我走火入魔,一次次地去写生,一些同行调侃地说,你就叫格桑女吧。
    为了将格桑花画出气势,在我构图中,将画面前排画上石头,或者几只鹅鸭,以提升画面的动感。记得在一次写生的路上,我看到一群鹅鸭在水中游泳,岸边一簇簇的格桑花迎风飞舞,温暖的阳光照射着大地,希望的田野张扬着动物们的个性,鹅鸭从早晨到晚上眷顾着这方乐土,不离不弃,时时唱出欢快的音调,在自然的五线谱中度过着惬意的日子。我将他们这般情致展现在创作中,历时4个月,取名为《守望》,这幅作品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第二届工笔画大赛,并获得了铜奖。于是,创作的情趣愈加强烈,之后,我相继创作出《吉祥吉利》,因为格桑花在草原被称为吉利花,而菩萨也是送人之福,保人平安,将二者相结合形成一幅画是最好的立意。
    岁月在寂静的笔彩中悄然变化,我在幽幽暗暗里清醒着自己的兼顾,于反反复复中不问得失成败,在平平淡淡里知道了错过,在从从容容中渐入画中那一抹朝阳,时光煮雨,流年无情,在雨中行走,走到风停雨住,花开花落。我在秋日的田埂上浏览金乌衔山,人儿暮归。蓦然回首处,情愫似朵朵飘不去的秋云,缠绵依然,融入梦中,也落在我追求的画里,就这样,在过去的日子里,将丢掉的东西慢慢捡起,让失意还原成希望,再将希望变成五彩缤纷的现实,注入生活,成就自己情感世界和欲完成的事业,让愿望和现实不在遥远和遗憾……
    笔者巡着孔淩女士的艺迹,听着她的感悟,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碰撞着心房。在笔者的眼前,她似乎在大声的呐喊,却听不到声响,似乎在悲戚的涕述,却看不到眼泪,“于无声处”的我终于明白,那是因为她对艺术的大爱,坚强地自信着,任凭命运的拨弄。她把自己的所遇,玩味于画里,她将那份沉甸甸的情,深深地寄托于色彩之中,我理解她。
    最后,她轻轻地示意般擦擦并无眼泪的双眼,淡淡的对我们一笑,说:“明天,一切会好的!”
    这话,我信!

 《春来秋去》系列作品。
画家孔淩简介:
    孔淩(孔玲)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2009年师从中央美院蒋采蘋教授,就读于现代工笔画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中国重彩画协会会员,辽宁工笔画协会理事,中国当代名家画院副院长,青州市美术家协会顾问。
画家孔淩艺绩:
   2010年 作品《冥秋》上海世博会全国作品大展入选。
2010年 作品《合欢惠畅》由国家外交部加拿大大使馆定制。
2010年 作品《花开富贵春意浓》由国家外交部加拿大大使馆定制。
2011年 作品《重阳》邀请中国重彩画获奖画家精品展。
2011年 作品《野色生秋》全国首届现代画大展入选。
2011年 作品《醉归》全国第三届齐白石全国大展入选。
2011年 作品《安居乐业》在北京荣宝新水墨专场拍卖成交。
2012年 全国名家《走进西藏》邀请展。
2012年 作品《格桑花的黎明》锦绣中国全国大展入选。
2012年 作品《秋色升晖》八荒通神美术双年展入选。
2012年 作品《听秋》全国第三届中国线描艺术展入选。
2013年 作品《老家》庆花博—纪念恽南田诞辰 380 周年暨全国花鸟画最高奖。
2013年 作品《家乡》吉祥草原全国大展入选。
2013年 作品《静观物象》学术邀请展(北京汉方美术馆)。
2013年 当代书画名家援助雅安地震灾区大型公益展,(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心灵彩虹计划”)援助孤寡老人大型公益展。
2014年 作品《守望》全国第二届工笔画大展铜奖。
2014年 作品《梦缘》庆祝孔子诞辰 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究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代表大会百位书画家收藏作品展。
2014年 作品《品秋系列》邀请翰墨青州•2014中国书画年会展。
2014年 作品《醉在此时》邀请关山月美术馆青年国画作品展。
2014年 作品《读春》盛世元典拍卖公司水墨专场拍卖成交。
2015年 大墨•情怀—中国当代学术名家邀请展(江苏省淮安市)。
2015年 时代画者—当代画坛百位代表性画家学术邀请展(北京•国粹苑美术馆)。
2015年 第十八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北京展览馆)。
2015年 春季—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
2015年 第二届深圳城市艺术博览会(深圳五洲宾馆)。
2016年 时尚经典——2016春季•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第十二届)全国巡展青州站。
2016年 第十二届文博会《中国女画家精品展》(深圳)。
2016年 中国(青州)国际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孔淩工笔画精品展(山东青州)。
2017年 作品《格桑潮》入选香港“全球水墨大展”500强优秀画家之一。

 《春来秋去》系列作品。

 《春来秋去》系列作品。

 《春来秋去》系列作品。

 《春来秋去》系列作品。

 《春来秋去》系列作品。

 《春来秋去》系列作品。

 《春来秋去》系列作品。
 《春来秋去》系列作品。

分享到:

版权所有:2019©许先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6716号    京ICP备160145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