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画家张东林一起追忆童年中的那片“墨韵树林”

时间:原创专稿

张东林先生  盛文 摄影
  【许先专稿】 密体山水画家张东林喜欢画树,尤其对记忆里的那一方撩人的、雪霁后的小树林,令他永远不能忘怀,而且动笔入魔。因为,这是他几十年风风雨雨、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力争展现出他心中那份沉甸甸的童年稚趣!
  “密体山水在古代就是繁笔山水。我学繁笔山水的动力,缘于从小记忆中的家乡密林老树。这些老树有核桃树、山楂树、胡椒树,还有众多的灌木丛,受这些层层叠叠的树状启发,再通过后来的大量写生,我要把童年记忆里的繁茂树木,利用笔墨展现在纸上,让后人记住,曾经我的家乡有过一片绿色,它没有草原的狂野,也没有沙洲的浩淼,但它滋润着我们及我们的先人繁衍生息、健康地生活过。这就是我一辈子要展现的主题和不懈的艺术追求!”
  张东林出生于河南省郸城,位于我国广袤的平原上,属于黄泛区,这里生长着几百种树木品种。采访中,张东林时时提起他的孩提时代,那时,他爱爬树摘枣、摘核桃、摘山楂等,在经年的与树木接触中,对各种树木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而且,那种密密麻麻的树木、层叠延绵的树叶,让张东林心中产生一种莫名的美感。有时,各种树叶交织在一起,特别是在深秋时分,微风吹来,斑斓的色彩遥相呼应,你不知道是在树丛还是在睡眠的梦中,恍恍惚惚,醉在当时。最让他铭心的是在冬天的雪后,遒劲的树枝脱掉“外衣”,赤裸裸地面对着他,枝丫间的残雪随轻风摇曳,时而散落着莹莹的雪丝,不断打在观望树景的张东林脸上,于是,他便对这冬天的树景产生了浓浓的情趣,他忘了回家,也忘了寒冷,在他内心深处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把这原驰蜡像、风走雪丝的景象留住。留在心上,将来画在纸上!”
《豫东春早》张东林现场创作作品。
  张东林就是从这时起,开始寻找一种能寄托村头那片“小树林”的载体。他开始“涂鸦”。后来,他看临宋、元、明、清朝代中一些大家们画的画,总感觉深层次的东西理解的不够,特别是对树木的表现形式。于是,他便开始了大量的野外写生,除了家乡的树木成了他钟爱的写生对象,他还奔赴全国各地,如黄山、太行山、雁荡山、新疆、哈尔滨等,采集他索要的“标本”,并感到每一个地方都有他们不同的风土人情,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筛选适合他表现的题材。写生促进了他画技上的大幅度提高,他的密体山水画技艺也日臻完善。
《小羊馆》      70x138   2007_
  “我选择这种手法是在传统用笔的基础上,来表现家乡的密林老树。具体说就是用简笔方法和写意形式,采用在结构上的阴、阳、虚、实、错落有致的笔法,以及山水中的皴、擦、勾、提等多样化的技法来体现画中主题。传统中的山水树木无水不活,无云不动,无树不融,这些都是狭义方面的山水。广义上的山水,我认为应包括除山和水之外,还应有现代建筑,是广义上的山水的一个范畴。”张东林谈密体山水技法时,略透小技,在他之后的现场创作中,笔者看到他的画要比他说的还要好。
  那么,张东林每次创作时是如何选择题材呢?
  “当然是真、善、美了,因为是树木,这里就是真和美了。因此,第一个讲的是真,它来源于生活还要高于生活,包括白桦林、杨树,它们都非常的挺拔,也非常的垂直,是很好的入画题材。但在中国画的审美上,树干和树枝最多的树种最符合我的审美要求。所以,我在选择题材上还是选择变化比较多的树木。第二个就是美,讲究美就要有取舍。作为画家,要用自己的眼睛来看待事物,当你观察树木的时候,它虽然是真实的,但你要从中找到美。所以,就有了画面中的留和去。就是说,在画面里树枝呈十字交叉生长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在画理上它是行不通的。所以,在绘画取舍中将是很难的。在我写生中,我先选一棵树或者两颗树,甚至于三棵树,每次取舍的时候都要根据季节的不同变化决定取舍目标。”如果要说季节,张东林一般喜欢表现春天的多一些,因为春天带给人以无限的生机;另一个是雪天,借冰雪之纯妙,写人境之高洁。在创作中,树的叶子相对比较简单,它可以概念化。但是,春天的树干展示的是一种力量,它没有遮挡,如果画的有毛病,就可立即让人看出来。所以说,在每一次创作中,他都要在写生的画稿和记忆中反复的提炼、构思、推敲。
《春日暖阳》  96x180    2007
  “春天,或者是冬天,如果你在不添加树叶的情况下,树枝是那么地繁茂,读者就可以想象,如果加了树叶,树木是何等的繁茂?叶预示着繁荣昌盛,以及对幸福美好的憧憬和春天即将到来的那种对幸福的寄托,也是自己对绘画表现的一种展示。”张东林如是说。
  张东林除了爱画春景就是冬景,画的也比较多。画冬景需要留白的地方比比皆是,有的人喜欢大量涂上白颜色,而张东林不喜欢用白颜色,他选择在宣纸上留白,这样做纸上的“粉脂气”少了很多,利用纸张的自然白色,通过繁茂的树木把白色部分衬托出来,再使用宿墨表现其浑厚、沧桑的效果,来衬托出万木争辉的那种感觉。这种画法,通过他的实践无疑是成功的,但这需要很高的技巧。“当按传统画一棵树,或者三三聚五也好,或者说五棵树也好,画技处理的时候相对简单一些。如果你画的是个大场景,从树木表现的角度看,难度就非常大,前边画的非常美的结构,由于画面的需要,你必须要有‘点睛’的树木出现。为了‘点睛’,再美的树你也必须淡化掉,就是说‘画眼儿’只能有一个。当你费了好大的劲写生好了,创作出来后,你把它一点点弱化了,把它用淡墨、水洗掉的时候,也是非常痛苦的取舍决定。”采访席上的张东林,说道此处大有惋惜之情,远不像他所画的画那么绵弱、淡静。

《伙伴》   68x136-  2005
  一纸冬树,满枝残雪,用淡墨和浓墨挤压出来的寒冷季节,让人感到强烈的洁白世界,纯真而无半点掩饰。那么,张东林在他的这些选题画中所表现出的是什么样的意境呢?
  他告诉我们,就是想表达三种意境,一是画面里所宣扬的精神家园情怀,是他童年对家乡中的印象。二是反映幼小记忆中树木的原始状态。可惜的是,现在好多古树都被砍伐了,让人痛心,呼吁人们要自觉呵护自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三是画中的寓意代表人们的生活幸福、美好与憧憬。说起他最得意的作品,他认为是《即将失去的绿茵》,该画在中国美术馆展览20多天,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在这幅画中,也是呼吁人们保护自然、关爱生活。还有,就是表现故乡题材的《豫中春早》、《老子故里》。在他诸多的创作作品中,印象最深的是《泛区古道》。他说:“创作这个题材的灵感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的,看到过去保存下来的老树都被人为的砍伐掉了。于是,就想在我的画里能给后人看到这些原始树木的痕迹,留下点原本的记忆。”
  张东林的画淡雅而蕴意深刻,一眼可以感到他绘画里的美与众不同。他是这样认为的:“每个人对审美的要求都不一样,小桥流水是一种美,大气磅礴也是一种美,不管你表现哪一种美,对树木的这种结构表现到极致的美和生活中的美,是我对美的长久追求。”笔墨是一种美,而画面中的落款也要讲究美。他在绘画中往往加入很长的落款,有时是一首诗,有时是一首词,加上诗词的画面能把绘画主题表现的更好,能将画中意境舒展的淋漓尽致。因为,诗、书、画、印中诗是第一位的,另外是书法,画是第三位。这些一旦用在绘画上,就会产生高雅的感觉,使作品更加具备完美的品质。
《江南垂钓》  46x180   2008
  张东林较为独特的表现形式引起艺术界的重视和社会上的认可。在一次画家培训班上,老师观摩完他画的树木后在课堂上说:“建议你们今后就别画树了。”意识是,看到张东林画的树,已经到了巅峰,超过他的不会太多。但张东林有自己清醒的认知,对技术的练习越发的勤奋、拼搏,收获也接踵而至:2007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个人专著《当代名家写意山水》,接着,他先后出版了《当代实力派画家艺术研究》、《名家名作-张东林密体山水作品欣赏》、《当代实力派山水画名家-张东林》、《中国山水画名家-张东林》(韩语版)、《当代名家写意山水画库-张东林》,2009年又在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国画名家经典-张东林》,2010年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山水画名家作品集-张东林卷》等十五六中画集。张东林现定居北京,从事中国画研究和创作。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张东林工作室导师,清华美院山水画高研班特聘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获得者。其作品参加过全国美展、全军美展、北京国际双年展、国际造型艺术展、法国卢浮宫等国内外重要展览,多次举办个展和联展,在国内外获得好评。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新加坡艺术博物馆、江苏美术馆、国家多部门、荣宝斋美术馆、厦门美术馆、高剑父纪念馆、北京大千画廊等艺术机构和个人藏家广为收藏。

《童年记忆1》  68X68cm
  在采访中,笔者为能够分享到张东林现场创作《豫中春早》深感幸庆。画中,他笔墨老辣,虽是冬天的景色,但依然能够通过墨色渲染而呈现出厚重的树丛效果,那枝丫间的协调,相互衬托中的妙趣,还有在树枝下方一位天真快乐的小童,当然还有那只毛驴,都构成了画面中的生动、情趣之雅兴,似乎能听到唢呐声穿杨过柏,震动下无数的雪粒,飘洒在蜿蜒而寂静的林中小道上,展现出张东林笔下的童年音韵,让我们一起通过他的密体山水画去追忆童年记忆中的那片密密的“墨韵树林”吧。

《张东林—乡情7》    68X136cm

《雪地漫行》  200x200 2006

《西藏风情》  95x178 2007

乡情四屏

《五羊吉祥图》 96x180

《赏月图》68x136  2007

《太行写生》

《黔东初春》 68x46  2007

《清晖》 176x96 2007

《张东林——乡情9》  68X136cm

《老樹蔭濃新雨後》180x96

《山娃》 69x35

《文以载道》  138x68-2015

雪霁江行图

《言在格理》 138x68

《猎行图》

分享到:

版权所有:2019©许先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6716号    京ICP备160145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