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张喜成近日做客许先网,开讲他自创的“书法太极拳”,再到甲骨文背后的故事,以及书画教育等艺术行业的相关问题,大谈练书法的规范性和技术性,其中不泛独特的技艺展示。
张喜成先生1950年生于河南新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住北京,任中国钓鱼台书画院常务院长、中国甲骨文研究会秘书长、北京艺泉书画院常务院长。
著名书法家张喜成先生。
张喜成先生酷爱书法,数十年笔耕不辍,他师法王铎,广涉唐宋,书艺渐臻成熟。又复追二王,着意魏晋,搜罗先古,精诚研习,真、行、草、隶咸能,金文甲骨融通,终至大成。其作品先后在美国、韩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展出,在国家级大型展览中连连获奖,同时在周恩来纪念馆、军事博物馆和多国友人对其作品进行收藏,曾随文化部组织书画艺术代表团赴美国交流。
而今,张喜成先生年逾花甲,书风愈显老辣苍劲,古朴沉郁,观之如临川海,揣摩似古松仰月,为广大群众和书者所喜爱。
在许先网,他从学习书法开始,讲述从13岁进入书法的启蒙境界,在受到老师“张喜成大楷写的好”的一句鼓励话,萌生了对书法艺术的追求。进入中学时期,学校搬到一个村庄的庙里,那里石碑林立,碑上的书体有的娟秀,有的狂野,一种美从心底震撼。于是,他经常光顾碑林,用手抚摸、指写,觉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写到如此水平就太好了。他从此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就一发而不可收。长大以后,对书法更是爱不释手,渐渐地进入了规范的学习阶段,看帖、临帖进入他的日程。如今,他“字精羽丰”,除了室内书法“练功”继续深造之外,又将文字演绎成“书法太极拳”。他说:“对于书法,日久在心,逐渐地有种冲动。在闲暇时将草书写字的过程用胳膊、手、肘和身子来表现,形成一定的套路,形成书写时对每个字运笔的概念。比如说大江东去这首词,这个‘大’字,就是先从左边向右边的方向用手臂气力作走笔运动。先是一横,再者一撇一捺,以此类推,将这首词练习完成时,已经大汗淋漓了,既锻炼了身体,又掌握了这首词中每个字的规律,待纸上毛笔书写时就胸有成竹了。”张喜成先生一边讲着,一边比划的手臂,其神泰然,其心平静,一招一式优美典雅,堪比太极。这种创新式的“书法太极拳”让人耳目一新,是至今为止用肢体语言书写诗词运动的第一人。
“书法给了我第二次人生。”张先生感慨地说道。谈到书法初学者如何写好毛笔字,他要求严格用外方内圆的格子纸练习,而且字要在这个内圆圈内完成,这样写出的楷书从整体上看就非常的舒服,无论从距离上还是视觉上,都会感觉很舒展,很放得开。因为在方格内有个圆在控制着。对于字的大小,他要求,繁字划的字应写的厚重一些,稳一点,简单字,要写的简练,形体上要小一点。要是在整张纸上创作写字时,则相反安排就是了。该用浓墨就不要用淡墨,该用焦墨就不要用湿墨,还要注意整体的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视觉效果,每个字都要有变化,有的字在跳迪斯科,有的则在壮士拔山,形成一种气势,这就是书法艺术。同时,书法的造势也是至关重要的,什么是书法造势?张喜成老师讲到:“整幅作品上的字应有一种势,就如流水,有的就应平缓的流动,绵绵的,很美。为了造势,我们人为的“截流”,在小溪的水中放一块石头,把水挡住,让它改变流出来的方式。这就叫造势,不会造势的书法很少有创作的意境。”这是张老师的经典叙述,也是他多年耕耘书坛的经验之谈,从中我们知道书法的布局结构和书写的大境所在。之后,他娓娓道出初写毛笔字的“五指持笔法”,介绍每一个手指握笔的姿势与其作用。故事告诉我们,在一次地方笔会上,有一位书家请教张喜成,他写的字怎么竖笔都显的那么软,没有风骨。张先生告诉他,是因为你的拇指没有用上力量导致的。那位先生当场试验,果如是说,甚赞此法实用。在书法写作技术上,张喜成先
生不但自己深知其法,而且乐为助人,已把普及书法艺术视为己任,且身体力行,贡献有加。
“甲骨文从发现到现在已经100年多年,在清末时就已经有人研究了。在河南安阳,就是殷朝的首都,发现大量甲骨文,有的是在龟背上刻下的,历史研究价值非常高。”张喜成先生如是说。关于甲骨文在今天成为书法艺术,已经远远失去了它的历史实用性,作为一种文化传承,还是有很多人在书写的,并且在“创造性”地将甲骨文的内在含义发挥到极致,一种美的符号在延续着古老的记载和风雨。“甲骨文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的传说。比如‘日’字,一个圆圈里边点上一点,就是一个‘日’字,这个字的下面划上一横,就是一个‘旦’,那一横指的就是地平线。如果日升上竿了,就在‘旦’字下加一竖,便是‘早’字。”多几画的叠加就构成了一个字,每一个字的创意都是一个故事,多个字的组合就构成了中国文化。所以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均为古人的智慧创造出来的结晶,都包含着一个独到的、专指的语境和寓意,是世界上罕有的千百年传承的语言序列和艺术符号,也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骄傲之处。所以,多少年来,我们的书法家们,用自己的双手传播着、延续着这种古老文明,在美的境界中,张扬着东方唯一的书体形式。
张喜成先生在许先网现场创作的甲骨文书法。
最后,张喜成老师用甲骨文书写了唐代作者刘禹锡《竹枝词》一首:“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他边写边讲,那一横一捺,都代表着什么意义,又是怎么样地横竖撇捺,站在古人的胸襟里讲述着古人的创意。刹那,一纸用故事堆积成的书法,让人倾心而又倾慕,倾慕古人的智慧,倾慕古人的创意,也倾慕今天传扬古人智慧的书法家们,有他们在,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就会永久地延续下去!
张喜成先生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