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先网 盛文 摄影
【许先专稿】2017年8月8日,在许先网画室,花鸟画家马胜利在接受我们的采访中讲述了自己的绘画经验,并现场根据中小学课本上的古诗意境,创作了《墨竹图》。
据资料,我国的花鸟画到唐代就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其中边鸾画的花鸟画已有“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研”的美称,直至宋元之际花鸟画的发展虽日趋简率,但并未脱写实之风。到了明清两代,花鸟画中“文入画”风气达到高峰。写意花鸟画已经非常成熟,其写“意”之风完全确立。如:八大山人、赵之谦、虚谷、任伯年等在表现手法上强调“神似”和“超物象外”,主张“似与不似之间”。他们不守绳墨,打破成法,放笔纵墨,如意挥写,形成豪放奇肆、苍劲高古等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至今仍为许多花鸟画家所推崇。近代吴昌硕、齐白石、李苦禅等人更使花鸟画之意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到了当代,一批花鸟画家百花齐放,诸艺并进,形成自己风格者众多。马胜利就是其中的一位。
读马胜利的画,首先让人感到愉悦的是他的写意墨色,从第一点墨落纸,在他的胸中早就有了整体的布局,这就叫构图。从构图中品味墨色的韵味,又从韵味中窥斑墨色,两者相互补充,自然成趣,谐调中透着跳跃,在跳跃中实现主体的突出和画面的渲染,从而达到“以意领气,以气领神,以神写意”之意境。在马胜利的画中,总会感到写意的“神”与“形”兼备,有时大面积的用淡墨作底色,烘托出画面中的主题意识和“物”,让人们在领略大自然造物的具象中,反映出画家眼中那种抽象的存在和精神上的感知。有时他画花不等于是花,因为它没交代细节,无蕊,无萼;画鸟似鸟,因为它有体无肢,笔不到意到,画鸟的眼睛虽炯炯有神,羽毛一片淡墨。但是,他的每一笔都很精准,笔简意远,这和他的“童子功底”分不开的。
马胜利从小喜欢画画,上三年级的时候,就在课桌上就用铅笔“涂鸦”。有一次,他将课堂上的画拿到家里给母亲看,母亲看后说:“这不是你画的,你画不了这么好!”现在看来,母亲的这句话是一种鼓励,当时就是因为这句话,他的学画兴趣更浓了。上初中后,应该是1979年,通过一个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绘画老师,他的油画画的好,由于老师在外地上班,一周回来一次给他指导和布置下周作业。从此,对于马胜利来说,绘画就变成了自觉行为。“那个时代资料很缺,记着我的老师的朋友寄给他一本关于素描的书,厚厚的,老师如获至宝,废寝忘食地把这本书中的素描图全部临摹了一遍。之后,将书还给了那位朋友,他自己也就等于有了这本书。”马胜利娓娓道来。当时他清楚地记着,老师用蓝色钢笔临摹的,感觉像是印出来似的,非常佩服老师。“然后我跟着老师学素描、学色彩,学了四五年。记得一次,老师有一位画国画的朋友来宝鸡看望他,就住在我家,我买来宣纸、毛毡画画练习,每天到凌晨两三点钟才睡觉。我们一起四五个人,一边嗑着瓜子,一边看老师画画,来的那位老师的朋友会小提琴,拉着琴,袅袅琴音充溢着小屋,气氛非常的雅致。后来,老师的朋友就开始教我们学中国画,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为我们画了好多梅、兰、竹、菊,看着他画画,无形之中激发了我对中国画的兴趣。老师的朋友很有才,琴、棋、书、画皆通,画一阵画再拉一阵《梁祝》的琴。”他说,老师的朋友作诗也好,当时他画了一个墨牡丹,他边画边给我们聊,很快写出一首诗,并题在画上,这首诗是:“鼠姑不与富贵颜,墨水洗去胭脂点,品题国色长安恨,从此洛阳羞开园。”当时他非常佩服这位老师,老师年纪那么小,拥有这么多艺术才能。老师画马,画牡丹,画梅、兰、竹、菊,这可是马胜利第一次亲眼看人家画国画,在老师绘画过程中,他感觉纸上一块很空,老师就画上几根线条,他所想到的正是老师所做的,俩个人心照不宣让马胜利兴高采烈,也促使他转变观念,开始学习国画。
谈到国画与油画间的区别,马胜利这样说:“中国画里有写意,严格上讲油画里也有写意、写实和抽象。人们都感到油画是写实的,是科学的,其实它也是感性的,这要取决于每一个艺术家的审视角度。油画基本上是具象的,中国画是意象的。所以,中国画的技法包容性很大。我第一次见到国画的时候就有一种亲近感,也有一种表现欲望,就是想学,这是我选择学习国画的最初意念!”能看出,马胜利是一位艺术博爱者。在谈到传统等问题时,马胜利说:“从骨子里讲,传统的东西我喜欢,反传统的我也喜欢。我的启蒙老师就是画花鸟的,那些年我基本上就是以花鸟为主,其他的人物偶尔也画一画,还有山水。因为在我看来,艺术是相通的。我爱好广泛,喜欢考古,喜欢钓鱼,并且感觉在公园里钓鱼没有神秘感,更喜欢在大海里钓鱼。在公园里钓鱼好像钓前就知道鱼有多大,都是什么样的鱼,但在海中你不知道鱼有多大,都是什么样的鱼,这是一种悬念。所以,才有吸引力,才有一种探秘的感觉。如果此时鱼咬勾后跑了,没钓上来,那个想象力就更大了,不知道跑走的这条鱼有多大,是个什么样的鱼,心里充满着好奇!”好奇才能产生妙悟,而妙悟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尤其作为一个画家,他的心中必须有各种各样的“幻想”,他的眼中必须有各种各样的景色。写生自不必少,采风也很重要,往往偶尔的眼波掠处,可能就是一幅秀丽的画卷。“艺术家必须接地气,师法自然,内化心源,写生真实,才能积累很丰富的创作经验。”马胜利走遍大川河山,强调自然是一切美的形式源泉。他说,如果在山里写生,就一座大山而言,很少有值得画的东西。但是,如果突然来了一阵雾气,就会感到环境氤氲曼妙,突然感到很美,很特别。他记得一次去无锡灵山大佛采风,当天雨下的很大,远处看上去,云雾遮掩着大佛时隐时现,佛像似在云中东飘西移。于是,他感到从未有的感觉,心里想着:佛就应该在这样的地方,那才叫佛,那才叫神秘莫测。“这种现象让我永生难忘,就是说,能在你的脑子里留下来的那种氛围,是最棒的!”
马胜利的作品是意象与具象相结合的绘画,在意象中能找到具象的影子,在具象中能品味到来自遥远的意象和不朽的传统墨迹。因此,他的绘画能打动人心,能让人感知作者的艺术中那种心灵的归属感,得到了艺界的赞赏。他先后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美院刘选让导师助教、清华美院王光明导师助教、中国画院画家、宝鸡市美协副主席、中国水墨画院花鸟画教学部主任、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特聘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客座教授。后又受教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花鸟画研究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人民大学美术学院,他师从郭怡宗、满维起、刘万鸣、林若熹、刘选让等导师。今年54岁的马胜利,现居北京,回族人。
马胜利现场创作的《墨竹图》
最后,马胜利根据中小学课本上的诗词意境,用没骨画法创作了一幅《墨竹图》。画面上,几束竹竿穿插亭立,几组竹叶交错迎风摇曳,墨色浓淡有致,大有清代郑燮为《墨竹图》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之味道。墨花鸟以神韵 写竹势以轩昂,在马胜利的画作中,我们不难看到他的每一笔画技留下的神韵让我们琢磨良久,《墨竹图》中的气节,让我们感到画家心中的豁达和轩昂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