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先专稿】按语:汉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在传承着古老文明的同时,也在延续着中国书法的魅力,每个字都在承载着远古的风风雨雨,彰显着书法艺术的熠熠辉光!
汉简上娟秀而又粗狂的墨迹,灵动着每一个字的一笔一横,虽写于方寸之上,仍布局大势之中。逆入起笔,平出回锋,抹一横之波澜;姿态婉妙,竖笔狂泄,成素练千寻直下,汉简书法中的妩媚和古朴令人拍案惊目。
汉简,作为中国古老文字艺术,让人感到神秘而不可及。近日,我们邀请了书法家张成银先生在许先网为您揭开汉简的神秘“面纱”。
张成银老师,字散石,别署鹤寿轩主,大学本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会员,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助理导师,北大新世纪未名书院理事,中国国礼书画家团队常务副主任,中国画院签约书法家,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齐白石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湖社画会理事、藏品艺术网艺委会副主任兼评审委员,人民艺术家画院理事。师承著名书法家王冰石先生,初学颜真卿楷书,后上溯汉魏,临习《石门颂》、《乙瑛》、《张猛龙》、《石门铭》及十余种元氏墓志,草书宗王铎、黄庭坚、张旭,深得王铎之神韵。其草书古朴苍劲,潇洒豪放,大气磅礴,尤其对汉简书法认识渊博,学识了得。
许先网:张老师,汉简作为历史背景下的产物,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汉简的产生与功用?
张成银:汉简是中国两汉时代遗留下来的简牍。1906年,斯坦因在新疆民丰北部的尼雅遗址发现少量汉简,次年又在甘肃敦煌一带的汉代边塞遗址里发现了七百多枚汉简。这是近代初次发现的汉简。此后,特别是在解放后,大量的汉简出土,至今共发现4万余枚,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物价值。
从西汉简上可以看到汉字从篆书向隶书逐渐演变以及草书形成的过程,从东汉中、后期简上又可以看到隶书开始向楷书、行书演变的状况。所以,汉简也是研究汉字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许先网:在您读过的汉简中,您认为最有意义的汉简有哪些?
张成银:像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西汉简《神乌傅》就很有意义。它是一篇文学作品,所讲的故事是:雌雄二乌阳春三月在官府前面的高树上筑巢,巢未筑好,遇到盗鸟来偷窃,雌乌与盗鸟由论理争辩至于搏斗。雌乌被盗鸟击伤,冤屈难伸,求助无门,断然求死,而雄乌也决心殉情。雌乌不同意,要求它迅速飞离,将来再婚,并希望后母能照顾好儿子,说完便自杀了。雄乌大哀,无可奈何,终于远离家园高翔而去。《神乌傅》的后几句“鸟兽相忧,何况人乎?”,“曾子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神乌傅》它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雌乌为了保卫自己的巢舍与盗鸟斗争而身受重伤,在临死前关心雄乌未来生活的故事,寓意深刻。即使在现代也具有教育意义。
许先网:汉简出自百姓的生活记录,有人说它更具有艺术性及生命力,你如何认为?
张成银:汉简绝大部分出自民间写手,放逸不拘,似为不经意的书写,然而又时时能体现出一种“法度”,特别是汉简草书用笔大胆率意、任情恣性、天真罄露,结体自然天成、不守故常,将汉字结构中的平衡对称、统一变化、违和虚实、主次长短、宽窄粗细等矛盾对立关系发挥到了极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突出展现了不拘一格的形式美。汉简的这种艺术特征是当前书法创作需要借鉴和发扬的。
许先网:简牍的书体形式,也是根据当时书写材料、工具有着密切关系,您能否从汉代的竹简、毛笔、用墨切入做个分析,告诉我们是如何形成汉简草书的艺术特征?
张成银:汉代的简牍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竹简,竹简长度一般在19公分至23公分不等,宽度0.5至1.2公分不等。绝大部分竹简一支简写一行,少部分写两行。二是木牍(也叫木简),其形式多样。较重要的有简、牍、觚。木牍一般书写多行文字。书写工具有毛笔、墨、刀。毛笔为硬毫,简牍上的文字用笔墨书写,刀主要用途是修改错误的文字,并非用于刻字。
由于简的形制限制,为在狭窄的简面上多写些文字,所以字势多取横势。汉简草书还带有隶书的笔意,西汉中期开始出现草书,草法不完备,多隶书、半草化和完全草化杂糅,到西汉中、晚期草书已趋于成熟。汉简草书以简化和连写来减少笔划和构件为特征的笔法,主要体现在:一是简省笔画,某些笔划由繁变简,或变为直,或变为圆、方,或变为短,字的形体也随之而变;在原字形不变的基础上对笔划减省、归并。这些笔画的书写提按有度,起承转合脉络清晰,能够看到后世行草书用笔流转之中特有的联动节奏和笔意。二是调锋转连,由笔画的省略导致连写的现象比较普遍。转连笔法是后世行草书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笔法在笔锋发生方向性变化时,指腕控制毛笔如何实现转向调锋的动作,一般有转、折两种形式。三是两笔连写,这在敦煌、居延简书中两笔连写的行草化现象也比较常见。
汉简的书写内容大多与日常生活相关,加之书写者多为训练有素的下层书吏,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书写轻松、灵动多姿的简牍作品。同时,这些简牍作品存在着好多审美特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是波挑与竖画的强化,可以视为书写情绪释放的表征。从视觉上看,经过夸张强化的波磔与长竖是汉代简牍书写的特征之一。波磔与竖画往往有意加粗加长,充分发挥手与笔的性能。一般说,在窄小的简面上书写无需发挥手腕的功能,书写时只是手指与笔尖在简面上做微小的运动即可完成书写动作。这种近乎机械性的动作对书写者的手、眼、心都是一种挑战。而汉字书写本身可借助手中毛笔和有限的书写空间,偶尔做出强化性的动作,一方面让汉字字形产生变化,同时也使书写者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在简牍中,能见到“年”、“令”、“所”、“人”、“长”、“哉”等字末笔极为洒脱纵逸,呈现飞流直下之势。
二是草书字内空间疏朗,字间布白自然,体现出书写者熟练的书写技巧与轻松的书写心态。汉简中有许多草书字内空间很疏朗,毛笔在简面上运动呈现出凌空飞度之势,虽少有字间连绵,却一般能做到气息贯通,整齐中富有变化,
三是笔画圆转跳宕,字形活泼生动,书写中体现出很强的节奏感。如马圈湾草书简,整只简分布错落有致,有的整个字形左倾或右倾,有的部件呈现欹侧之态,形成左右呼应的格局,显得摇曳多姿,表现出草书的自然流动之美。
许先网:有人说汉简在字法、线条、结字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为什么说它对于书法的发展还是很重要?它好在哪里?
张成银:汉简正处在篆、隶、草、楷、行诸书体演变时期,在技法上、结体上、章法上还不完备,有一定的缺陷,但这些并不能减弱汉简的艺术魅力。汉简在笔法上自然率真,笔画既用中锋,也用侧锋、偏锋、藏锋与逆锋,诸锋交替使用,各显其长。于方笔中含圆润之趣,于圆笔中得沉雄之貌。从而使书风率意洒脱,千姿百态。简书受竹、木片载体的限制,文字排叠上多竖成行,横无列,在章法上拉开字距,奔放洒脱之态跃然简上,显得沉着、痛快、恣肆雄放,文字内容与夸张的点画有机相融,古朴遒劲,有的笔画起笔处略按,墨渗简中,使局促的空间内向下延展,此种用笔大都侧锋而入,线条斜侧,笔画爽劲而锋利,笔致跳动而活泼,这在竹简、木牍里表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大部分文字点画受竹简木牍片的宽度限制,横向冲击竹简木牍片的实物空间,产生了一种切割与张力的效果,这种效果被当代的书法作者巧妙借用于其他书体的创作,对丰富当代书法技法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许先网:有一个词叫榜书,您能否讲下它的由来?
张成银:榜书,古代称“署书”,又称“檗窠大字”。明代费瀛《大书长语》曰:“秦废古文,书存八体,其曰署书也。以大字题署宫殿匾额也。汉高帝未央宫前殿成,命萧何题额,此署书之始也。”萧何是第一位运用榜书艺术装饰帝王宫殿的书家,但萧何并不是第一位写榜书的第一人。早在秦统一文字以前,榜书就出现了。据《泰山》、《琅琊》、《峄山》刻石和文字记载,第一个书写榜书的是秦丞相李斯。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榜书从赞颂帝王功德,装饰皇家宫殿、苑圃,发展到题写重臣宅院、寺宇庙堂、关隘要塞城楼、园林景观、名山大川、商家店面,最后进入寻常百姓家。
许先网:书写榜书与书写其它书法作品有什么不同?执笔的方法和墨法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张成银:楷、隶、篆、行四体比较适合写榜书,草书比较难。写榜书,不是把小字简单放大,它在用笔、用墨、章法都有别于小字。
执笔方法,单手执笔采用提斗和撮管法,要领是指实、掌虚、肘斜、抬臂、松肩。根据个人习惯执笔可高可低。双手执笔,要领是右手在左手下,右手主握笔干中上部,拳心向身内,左手辅握笔杆上部,臂自然下垂。
墨法,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墨者,字之血脉也。墨要浓淡适宜,太浓滞笔,太淡失神。要体现出墨的干湿浓淡,也可出现飞白。
由于榜书书写有别于小字,这就要求平时多写、多探索,才能写出有气势的榜书。
许先网:您为何想要用汉简草书来书写榜书呢?这样有什么特定的意义?
张成银:汉简草书在竹简上一般都是豆粒大小,前人没有用汉简草书写檗窠大字,我经过几年的探索,终于摸索出一点用汉简草书写檗窠大字的技法和经验,扩大了汉简草书的书写应用范围,丰富了汉简草书的技法。
综上所讲,汉简是我国书法之母,是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两千年的演变史,铸就了今日书法界的辉煌,成为文化兴国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现场,张成银先生创作书写了北宋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词一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