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先专稿] 清人刘熙载说:“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在“按”中实现书法中线条的浑厚与老辣,在“提”中彰显出书法中的线条遒劲与挺拔。所以,提按自古就是书家遵循和创作书法艺术的技巧之一,也是保证书法质量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衡量书家专业程度的高低。
董其昌说:“作字须提的笔起,稍知书法者,皆知之……擒纵二字,是书家要诀。有擒纵,方有节制,有生杀,用笔乃醒。”他告诉我们,要想将书法写好,仅仅使用中锋、侧缝、绞锋等手段是不够的,一个字的笔画是否优美,是通过提按、俆疾、轻重才能表现出来,而且,贯穿整个书写过程中,才能显示出中国书法神奇的魅力和俊逸的风骨,才能将汉字变成有律动感、有生命力,富有传神和美感。
书法中的提按到底是什么?有人说,书家不懂提按就像开车不懂剎车一样。为此,书法家张奇老师在许先网与我们畅聊书法艺术的重要一环——提按以及古人用笔用法和草书欣赏等话题。
如何将书法中提按应用到书写当中,并能自然流露出来而变成书法中秀奇,张奇老师告诉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唯一的答案就是多练习。在明代的书法理论和唐朝的书法理论中,都提到书法中提按的问题,首先提到书法提按的应该是张怀瓘。在书法中有‘提’有‘按’才能出现神采,如果只‘按’不‘提’,书法的线条就非常拙朴、拙笨,有‘按’有‘提’书法的线条才有灵性、才有灵感出来。但是,‘提’的太多则变成浮滑了。”
书法的舒美源于“毛笔因笔软而奇怪生焉!”笔法鼻祖蔡邕如是说。笔锋与副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副毫控制着笔画的粗细。副毫与纸的接触越多,笔画越显丰满,故又有“副毫丰血肉”之说。看重筋骨,以瘦劲为美的人,就少用副毫;如以丰腴为美的人,就必然多用副毫。“毛笔的笔尖是软的,不像钢笔字,而且我们用的纸又是宣纸,只能靠加强练习,一般想让提按成功的快一些,建议临下褚遂良等人的贴子,这些贴子中使用的提按比较大,变化多,提高快。”张奇老师继续说道,没有一个人出生后就是书法家,都是后天练成的,这个学习的过程要有正确的方法,练习的量要上来,方法要正确,才能成功,如果练习的方法南辕北辙,易走歪道,肯定毁于一旦。
图为张奇老师。 盛文 摄影
张奇老师出生于1975年10月,河南开封人,清华大学书法高研班结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首师大弘文书苑研究员。现任卜晞旸书法工作室高级研修班教学主持,国家画院曾来德书法工作室助教,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师从欧阳中石、卜晞旸、曾来德、杨再春、曾广等诸位老师,作品多次入选国内书法大展。中央电视台《影响力栏目组》、《宁夏卫视》、《安徽卫视》、《开封电视台》、山东广播电视台《读书频道》曾做专题报道。出版著作有《张奇书法作品选集》、《中国书法三人行》。作品在《人民日报》、《今日中国论坛》、《人民代表报》、《中国书画报》、《中国美术市场报》、《中国航空》、《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书法导报》、《大河报》、《北京青年研究》、《开封日报》、人民网、中国网、中国墨宝网、光明网、新华网等各大媒体多次刊载。
张奇老师的书法作品方中见圆,揖让顾盼,疏密得当。其中,不难看出他在书写中运用的提按恰到好处,并正逐渐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每一个书家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自己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他多年临帖后,把自己习惯的动作加了进去,再揉入一些古人的碑帖优势,形成自己的书体面目,而后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我们都知道,为什么模仿别人的签字是永远模仿不出来呢?是因为字如其人,这里不是说字的长相,而是说和每个人的心性有很大关系,什么样的心性就有什么样字体。
提按的用笔,张奇老师打了个比喻,如褚遂良的字都是中锋用笔较多,他的字从左往右看很好看,从右往左看就有些相悖。因为他用提按较多,写出的书法作品都有灵性,显得神采飞扬,这是他的优势所在。
很多人都欣赏米芾的《蜀素帖》,因他的字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俱佳,他的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那么,我们怎么去欣赏米芾的《蜀素帖》以及该帖中的提按呢?
张奇老师告诉我们:“米芾《蜀素帖》内的‘青’字,字的上边是三个横线,上边的三个横线起笔的地方都不一样,写第一笔横不藏锋,八面如风,笔法相当灵活,中锋、侧锋、角锋他都会用上,提按的动作非常的明显。第二笔横起笔有个肩,也是不藏锋,后边有个顿笔。第三横,变化明显很大,有一个反切笔,为什么反切笔呢?是他与第二横的收笔有很大关系,收笔的横要有笔锋,是扁的,扁后他直接刷上去,就出现一种上弧线的视觉,从书法技巧上讲,上弧线到尾部一顿笔,紧跟着出现一竖,这个提勾提的很锋利,米芾写字时速度很快,这就出现了书法的美感,可谓大师级的高水平具体之展示。”张奇老师接着讲,第三横的重心在左边,而他的竖折勾就成了支撑作用,这就是他的特点。再看那个“松”字,初看几个笔画粘到一块,一团模糊,仔细看,他并没有粘到一块,这就是水平,在那么快的速度下几个笔画像摆积木似艺术地立在那里,而且立的很稳,彰显水平之耸高。下面的这个“劲”字,刚才讲到提按的动作,看他的那一横提笔,马上变细了,两竖中间一按笔,线条粗了很多,这就是提按动作。米芾的《蜀素帖》号称天下第一美帖,帖子内容上基本没有什么涂改,“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几处涂改,第二大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涂改的地方也很多,第三大行书苏东坡的《寒食帖》中还有疏漏的字,基本上没有涂改,这说明他们三个人王羲之、颜真卿和苏东坡在文化修养方面苏东坡为最好,依据于苏东坡的帖子里涂改的很少。米芾写《蜀素帖》时喝了酒,从书法史上看,他还写了几个小信札,很有乐趣。《蜀素帖》从字形的技巧上来讲,应该是米芾创作的一个鼎盛时期。”米芾在北宋四大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和蔡襄中他被排在第三位,苏东坡在文学方面底蕴非常深厚,米芾次于苏东坡,所以铸就了今天的这种排序。不难看出,“米芾的用笔特色就是八面出锋,且基本上不藏锋。在米芾书法里中锋偏多,用中锋提笔写横的时候,一分笔偏多,在行笔过程当中,直接提按变化,一眼望去,字的风格就突出出来了。”张奇老师如是说。《蜀素帖》无疑彰显了米芾字意率真、疏朗明快、和协统一的书写格调,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审美遗产!
米芾的书法里有好多字貌似“二王”的影子。米芾曾经收藏“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法帖。可以肯定的说,米芾是北宋见过“二王”法帖最多的人。米芾能在北宋时期成为大家,是与他见过这些精品法帖分不开的。张奇老师认为,在米芾的成功中,也与他经常能得到苏东坡书法技术指导有关联的。米芾受到“二王”的影响可以说无处不见,我们可以在米芾书法里经常看到这个“殊”字,可以对比一下《兰亭序》里边的“殊”字的写法,还有“得”、“安”等字,都可比较一下王羲之在这几个字上的习惯用笔,特别是“安”字,在王羲之书法里边也不少。可见他临“二王”的帖子很多,加上自己的聪明才华,便成就了一个具有独特书法风格的米芾。
书法中的“飞白”能增添书法中的艺术韵味和满足一些人的欣赏趋向,它能显示出艺术家们在书法中的品味和视觉上的享受。
北宋黄伯思说:“取其发丝的笔迹谓之白,其势若飞举者谓之飞。”那么,书法中“飞白”是源于什么时候呢?张奇老师说:“在东汉时期有书家叫蔡邕,是文学家,是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河南杞县人。一次,他去一所大学门前,从门缝隙里看到有人在里边刷墙,于是他就观察刷墙人的劳动过程。他发现,墙上有的地方有石灰,有的地方没有石灰,当人们每刷一次墙时就留下参差不齐的纹路,于是他悟出:如果使用墨汁书写出来这个效果岂不更美?他当即在门口拿个扫帚去试,果然“飞白”别致,效果良好。在三国时魏国的皇帝曹丕就非常喜欢这个‘飞白’,‘飞白’因为皇帝喜欢而跟风者众。于是,‘飞白’在书法中盛行,从汉代到清代,历史上记载的有六七十位书家在写书法中使用了‘飞白’技法,是因为它起像蛇,收像凤尾,会出现意外的美感。”这种‘飞白’出现的线条灵动活泼,潇洒而又老辣,被当时社会普遍认可与欣赏。但“飞白”也不是简单的表现,简单的“飞白”出来线条显得很单薄,没有力度。
在书写草书过程中,我们有“飞白”的处理,也有字画间的断续妙笔。书法中的断、连笔,一如我们的唱歌,一口气唱出来没有留下换气的地方不行,亦似我们讲话,没有呼吸的停顿空间也不行。书法中如果一笔写下来,没有中间停顿“呼吸”的地方,我们会看着整篇发闷、发呆。所以,草书有笔断意连之说,有的地方在纸上没有连到一块,但意义上是呼应的,有的字上边的一笔和下面的一笔是有呼应关系的,但从字的“游丝”上看他是断的。草书当中有勾、环、盘、纡技法,有内擫和外拓,在书写过程中,一字成一行之规,一行成整张之列,第一个字非常重要,第一行写好后它与后边的行有互补关系。在书写过程中,可能在前两个字连在一起,或者第三、第四个字连在一起,中间要有“断”的地方,就是留有“呼吸”的空间。有断开就有“搭连”,其实有的字藏锋在里边,有的上一笔和下一笔有“搭连”关系,其中“搭连”中也有藏锋,它藏在字的线条里。所谓搭连,就是上一笔和下一笔搭接的过程,在草书中它叫盘纡。还有一个笔法叫“环”,如我们写老虎的“虎”字,写到下边时会用笔转写好几圈,这叫“环”,如果笔不“环”就出不来草书的效果,还有皇帝的“帝”字,都要绕好几圈然后一竖直下,草书的大章法就一蹴而就。“很多人认为写字就是书法。其实,写字是写字,书法是书法,书法是通过写字而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是纸面上的艺术。像我们的舞蹈,有舞台,随便一个人上去伸胳臂扬腿,那肯定不叫舞蹈,他通过肢体语言中的意境表象,表现出剧情。书法是需要毛笔加上水墨在纸面上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五法字法、笔法、墨法、章法、草法构成的,所以说写字永远也成不了书法,书法是有一定的法度和规律的。”张奇老师说。要想写好书法,还有一个“势”,书法的线条律动感叫作书法的“势”。写一个字,首先要决定这个字的结构和布局,是右边斜还是左边斜,是扁形,还是菱形,还是长形,因为我们的字千姿百态,并不是方方正正的,这就关系到书法的“势”,简单地讲,就是唱歌不能跑调,结构和造型不能乱搞胡来!
进入张奇老师创作环节,他用米芾字体为我们现场书写了《乞巧》唐朝林杰的诗:“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其字风骨,其人风雅,给我们留下深深的印象,愿他在未来的艺术天地里,为我们创作出更加优美的书法作品,为国家的文化兴国战略做出自己的贡献!
听罢张奇老师书法讲解后,兴致盎然,再即兴七律诗一首,以抒心怀:
七律 赏张奇墨书
(新韵 九文 仄平脚 首句押韵)
作者 王勇
一抹长毫走夏春,龙翔凤舞墨舒神。
游丝不断风流月,造势还瞧醉写云。
悬腕驰星天骥影,俯身挥韵大川魂。
临池草楷浑循法,竖撇之间显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