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李庚先生。
【许先专稿】微微的凉风从未结冰而充满鱼鳞状的水面上吹起,一阵阵落地的枯叶卷着寒冷依地滚动,在不远处密密的竹林边被挡住,淡淡的冬阳沐浴在不远的李可染画院门匾上,使这个并不大的小院感到了满满的暖意。2017年1月10日,很显然,这是个不错的天气,许先网一行六人来到这里,如约拍摄和采访画家李庚先生的纪录片和文字报道。
上午,李庚先生现场表演了中国山水画和具有现代派色彩的西方写生画,他巧妙地将东方的沉稳、含蓄与西方的跳跃、华丽高度融合,两种画技两种画质各得其所,各显韵味,表现出一个画家极高的艺术造诣和驾驭中外染料的高水准技法。所以,李庚先生是一位既画传统中国画,又画西方现代画的为数不多的多面画家。
据悉,李庚先生从1983年以后,开始在国外走访多国国家级艺术界名家,并应西德明斯特大学设计院邀请,主持东方艺术讲座。1987年任职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日本画系,成为日本画系首位外籍教官。次年,为日本艺术大学编写水墨课程,1991年再次改写日本画系的水墨教程,将古典技法与现代表现同时编入日本画系教导中,现定居日本。
李庚先生在接受许先网名人视频拍摄活动采访。
特殊的经历,造就了他对多种艺术的渴望与追求。在他多次敬读中国古典名赋汉代曹植写的《洛神赋》时感慨良多,被作者身临险境、忍痛割爱的那种隐隐的痛所感染,以一个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对赋中每个字节进行了深层次的解读,努力去分辨每个字符的跳跃、低沉,从而去感受古人那种高尚的文化涵养和凄美的艺术境界。于是,他拿起了画笔,决定利用中国画形式将《洛神赋》内的情节画出来。当作品墨成收笔挂起来时,他并不心甘,那条膨胀的血管并没有降低它的温度,一种无形的鞭策让他五脏激越。绘画只是眼睛的感觉,如果将无声的绘画变成有声的音符,就是说用音乐形式表现《洛神赋》的境界该是多么的美妙?到时,人们的“五官”至少有“两官”都能感受了。于是,李庚先生请来了作曲人黄元先生根据他的画意创作了钢琴独奏曲《洛神赋》。自此,李庚先生将曹植的一篇《洛神赋》创作成一幅画,又将画意与黄元先生合作变成了《洛神赋》钢琴曲,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集赋、画、音乐就此诞生了,而且在中国是很少有的!
李庚先生与作曲家黄元先生在切磋《洛神赋》钢琴曲的精彩华章。
李庚先生最初是怎么萌生音乐与绘画相融合的念头呢?
当许先网编导刘小书小姐问到了这个问题时,李庚先生回答道:这个课题是我在海外研究的课题,也是对父辈设想的延续。父亲年轻时正值抗战,与洗星海同住一个房间,并且与作曲家田汉是一个办公室,负责人是周恩来同志,他当时负责抗日期间的宣传工作,他们也商量着绘画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到我们这一代就是怎么来完成的问题。为此,与黄元先生在海外做过好多努力,就想将这个设想变成现实。
在绘画中至关重要的观点,是引起当代中国绘画界巨大讨论的“笔墨时代”,就是怎样用笔和墨的关系,这个关系又与音乐节奏有关系,并在很早以前已经引起专家们的研究,研究的结果就是电影的产生,很形象地将音乐与绘画巧妙地结合一起。
“那么,您是如何与黄元先生合作完成钢琴曲《洛神赋》的呢?”视频编导刘小书接着问。
“这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是我在一个国家,这个国家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举办了一次很大的艺术家作品投标,幸运的是我的那个方案被选上,被认定为国家项目,在我设计的这一套绘画作品中有个要求,就是必须在两张绘画上配上音乐。为此,我请了四个非常有名的作曲家为这些绘画配音乐,其中一个需配主题音乐,这个配主题音乐的画就是我画的《洛神赋》。它描写的是汉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思想,也代表了中国人两千年的传承,一个对中国人从说话、诗歌、艺术到绘画有着重大影响的作品就是《洛神赋》。”李庚先生侃侃而谈。他说:在汉代曹植将这首赋写出来不久,就被当时第一大画家顾恺之画成了画,由于这幅画的传播更让世人所知,不仅赋好画也好,并逐渐流传后世,变成世界名画,现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目前全世界特别是欧洲,很多著名学者在写世界美术史时,他们使用这幅画作为出版书刊的封面,在国外看到好多好多,证明这幅画在东方美术史上已经代表顶尖艺术作品了。也因此,让我萌发了将《洛神赋》谱写出钢琴独奏曲的想法,终于用了一年的时间得以实现。
在谈到为什么用音乐表现绘画作品《洛神赋》时,李庚先生端起水杯,喝了口水,目光炯炯地看着我们,略加思索地说,在中国艺术顶峰上会看到好多灿烂的艺术品,比如中国的诗歌,中国的哲学,还有中国的雕塑、绘画等,在这些精品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与音乐有关的东西。如在1900年发现敦煌壁画以来,经世界各国学者长达100年的研究发现,在敦煌2292个壁画窟中共有6000个古代音乐乐器被画师画了出来。可以说,音乐是敦煌壁画中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中国画与音乐相结合的典例,并且还有大批音器队伍出现,说明古代音乐是与人们的劳动、生活分不开的。在我们古代诗歌中也有所涉及,如白居易的《琵笆行》中提到,什么是人间的快乐与悲哀?是当人失落或在吃饭时候没有音乐相伴,这叫“无管弦”,“管”是指铜管、笛子、箫等乐器,“弦”指的就是琵琶,在国外就是小提琴类的乐器,我国的交响乐队就叫管弦乐队。这就说明在我国古代,音乐与生活和艺术是不可分开的。我现在在大学里作为这一专题研究获得了成果,也因此取得了大学教授的位置。还需一提的是,我不是对所有的音乐感兴趣,只是对几个音乐做了较长时间的研究,甚至于艰苦的研究。如《大地之歌》就花了整整十年的功夫,这首曲子虽然是外国曲子,但里边描写的竟然是中国的山水画,中国的文化生活,如喝茶、吃酒、弹琴等,诸多这样的因素是我将绘画《洛神赋》谱成钢琴曲的动机,完成了它也就完成父辈们的一点希望!
“您怎么看待父辈们的成就和绘画风格,以及对您的影响?”
李庚先生又娓娓道来。他说:在过去百年的中国绘画艺术发展方面,我们重新梳理和重新认识是必要的。在以前我们的美术史家、评论家都做过较完美的结论,从另一个方面看还是很不够的。比如我们对现代艺术家们的评论,不能只看他的生平或者是他们父辈是谁就给予定论,这是不全面的。在评价我们的父辈时,更应该立体地对那个时代进行客观地评论。当前在大学里一些学者、教授提出了中国绘画三阶段论的观点:
第一阶段是从1900年开始,这以后的艺术家们,他们向往生活,热爱生活,但都处在战争的苦难中,有着强烈的民族精神,这是非常突出的特点,也正是这一批画家处在中国绘画主流之上,作品都赋予了时代的鲜明特色。
第二阶段应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艺术家们活动。这一阶段艺术家们的作品表现,基本上是热爱生活和向往新生活,想以新的意境和画风、构图来展现自己的所思所想,艺术也达到了一个带特色的社会高度。
第三个阶段应是从198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艺术界里的年轻人面临着中国艺术如何与世界艺术对接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所越过的苦难历史和伟大历程在艺术创作中如何取舍的问题,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可喜的是,我们的一些年轻艺术家们在自己传统创作的技法中通过融化西方的艺术实践,寻找到新的绘画关系而创作出好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李庚先生在接受采访。
李庚先生是否受到前辈们画风的影响?他微微笑笑,说道:肯定受到父辈们绘画风格的影响,这毋庸置疑。因为这些是由家庭和周围环境决定的,时常见到当时的老画家、大学讲师们来家里,他们谈笑举止影响着我,使我从小就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认知,从而引起我后来对它们进行研究的极大兴趣。
但是,仅有东方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是不够的,仅有西方绘画艺术手段也是不够的,如何站在世界的高度看我国传统绘画和如何站在我国传统绘画的高度去看世界艺术,这需要兼容和取舍的。可以说,由此便产生出两个风格。一个是用表现和素材作为一个基础,对当代艺术直接表现,这些画表现在抽象艺术,也可表现音乐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作为一名中国人,不管是在中国或者在海外,对中国传统的东西已经沁入心神,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都在激励着我去进行创作,并收到了成效,也得到了一些朋友的认同。
文化艺术是中国一个比较骄傲的领域。但也应该看到,若放到世界的高度上来看,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到它们的共性和共融性,还要考虑到中华民族文化优秀的特点之上,还有世界各国对它的影响。比如,从印度传来的佛教,从食品文化上讲,从大洋那边传过来才400多年的辣椒。所以说,我们在反思历史时,一定要放眼世界,如果我们用这个角度去反思中国文化和艺术时,就会自己给自己提出很多新得目标,就会看到,有许多许多中西方文化具有异曲同工之处,比如我们在绘画方面,只要运用的好,照样会得到世界认同和欣赏。但是,如何把握,如何运用,特别是如何思考,这需要今后青年学者、艺术专家见仁见智般地去深入研究。
李庚先生话锋一转,谈到了李可染画院。他说,在中国众多的画院当中,李可染画院是最年轻的画院,但他一诞生就有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它是一个非常注重学术研究的机构,虽然它名字叫画院,实质上是国家级的一个研究所,好多课题都分给了一些教授来承担,而研究出来的成果,将提供给年轻人和现代学者参考。可以说,李可染画院成立两年来做了好多规范性的研究,并获得了好多可喜的成果。其中包括对西方古代绘画、材料和文艺复兴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同事们高度评价。
李庚先生强调:“我们谈现代年轻艺术家责任时,并不是指他的奇形怪异方面,而是指他的职能是否能让更多人参与艺术活动和艺术创作,还有一个更重要问题就是艺术欣赏,这对于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的美术大学、美术团体、美术界、艺术界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性课题。”他继续说道,中国艺术家在世界上是最多的,由于专研的领域不同,他们提出了自己的很多主张,我们今天可以回过头看看20年来中国的艺术表现,说明青年艺术家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对自己传统文化要有深刻挖掘的精神,另外一个是,要把自己情感与所表现的材料要有一个很好的把握能力。这两点是艺术大学和艺术家们应该关注和注意的。能从这两方面着手,相信大家一定会取得可喜成就的。
李庚先生在泼彩写生。
关于对中国艺术领域和绘画领域的期待,李庚先生说:世界上有两大文明,一种是东方文明,一种是西方文明,这是一个很模糊的笼统的说法。在今后,特别是东方文化获得更多发言权时代,期待着中国年轻的艺术家们,在新的知识范围内对自己民族的自信增强之后进行广泛的传播,我相信,他们能够在尊重各国文化艺术特点的同时,创作出世界级的好作品,赢得世界的赞誉!
采访结束时,太阳已经偏西,弱弱的光柱透过门缝照在李庚先生的脸上,犹如古文明的一抹辉曦与这位睿智的现代大脑进行了交流,赋情画意,音符色相,交替着、灵动着贯穿于他的一举一动,表现出一位画家、一位艺术教授内心的激动与渴望,执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