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智:一腔家国情怀 满门英杰艺才

时间:原创专稿

  【许先专稿】启功先生评价陈长智先生的父亲:“近代画家得宋贤山水人物遗法者,推衡山陈少梅先生(云彰)为第一。”
  戴东尼先生评价陈长智先生的父亲:“唐寅之后第一人。”
  陈长智先生是我国著名国画大师陈少梅的儿子,2017年7月12日,应我们所邀,携夫人林庆萍女士作客许先网,讲述陈姓家族的峥嵘岁月,感受他们富有民族气节的艺术人生。

          陈长智 林庆平夫妇。 盛文 摄影

  陈长智先生,字小梅,画室号仰梅斋,国画巨匠陈少梅之子,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研究会研究员。1939年生于天津,现居北京。曾随陈少梅先生的重要传人、母亲冯忠莲学画,并从师孙之俊、李智超、谢时尼等名家。他的画以山水见长,兼攻人物,文化内涵丰富,笔墨健俊清雅,有其父高雅清秀的遗风和浓郁的古典韵味,他题画的书法作品富于书卷气。现任陈少梅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五老书画院总顾问,中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等。
  林庆萍女士,字拂尘,陈长智的夫人,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研究会研究员。1939年生于北京。自幼得家传及陨石道人单传中国书画技法,后从师孙之俊、李智超、谢时尼等名家。擅山水、仕女、花鸟,取材广阔,工写兼能;画风娟秀清新,笔墨豪放潇洒,构图平中出奇,境界雄浑大气。被中国国学学会评选为“国家形象大使”。现任中国国家诗书画院名誉主席,中国书法美术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艺术人物网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等。
  面对当今我国画界重量级伉俪的到来,我们决定从陈长智先生出生的书香世家开始采访,先生也自然高兴得很。他启口谈到了父亲:“我的父亲陈少梅,名云彰,字少梅。他去世的时候我还是个红领巾。但是,他一直是我心目中崇高的偶像,他具有慈孝、儒雅、正直、善良、高尚的品德,他对国画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让我永远难忘。”陈长智先生的父亲陈少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家,生于1909年湖南衡山的一个书香之家,名云彰,号升湖,字少梅。据资料记载,陈少梅先生自幼随父学习书画诗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且少负奇才,15岁加入金北楼、陈师曾等发起组织的中国画学研究会,17岁成为名噪一时的湖社画会骨干,21岁作品获“比利时建国百年国际博览会”美术银奖,22岁主持湖社天津分会,成为津门画坛领袖。启功先生曾说:“我比少梅先生虽仅小两岁,但学画时望先生的作品已如前辈名家,可见他成就之早。”陈少梅艺术上转益多师,博采众长,从明人唐寅、仇英得其秀逸清俊之气,从浙派戴进、吴伟得其磅礴生动之致。作品功力沉雄博大,形成寓秀雅于阳刚的清劲画风。

    
陈少梅先生像

  “小时候我家在天津,自从记事起,我就常看到父亲作画。他作画前往往一边研墨,一边看书,一旦落墨即走笔如风,时而用腕,时而运肘,抑扬顿挫,节奏感特别强。有时候他手夹两三支画笔,不时轮换,速度之快,像在表演魔术。他还有个抿笔的习惯,需要时,他用双唇把笔很快地抿一下,水墨的浓淡干湿就了然于胸,落在纸上恰到好处。所以常见他画完画,嘴唇上还留有墨痕。”提起父亲,陈长智先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记得父亲经常作画到很晚。有一次夜深了,奶奶送过去一个馒头和一小碟白糖。过了一会儿,奶奶去收拾碟子,没想到白糖一点儿没动,父亲的嘴上却沾满了墨,才知道他是拿馒头蘸着墨吃掉了。可见他对绘画全身心投入的境况与执着。在陈少梅先生的绘事录里,有这样一句话:“挥汗如雨,走笔如风,画竟欣然,顿消炎暑,最为快也。”这20个字,最能体现他对艺术是多么的热爱与忠诚。
  “父育少言,多以行动教化于我们。”他记得父亲曾经买红皮小本送给他们,并在每本的扉页上画了一幅小画,给妹妹陈长玲画的是生机勃勃的松树,给陈长智先生画的却是芦苇掩映下的一只帆船。“那个红皮的小本,是父亲送给我们的小小的礼物,我们都很珍爱。当时只感到父亲很爱我们,并没有去想其中的深意。后来才领会到,他为我画的是‘风正一帆悬’,希望我长大后能够‘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他对我人生道路的美好期许。我一直认为这幅画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鞭策,后来也成为我创作国画的一个题材。”陈长智先生侃侃而谈,说的大家神情入戏,侧耳倾听。
  陈长智先生的父亲陈少梅先生当年为湖社画会里重要的一员,对当时我国艺术界的走向起到了很大作用。
  陈长智先生说,这首先要从父亲的老师金城先生谈起。金城(1878-1926),号北楼,又号藕湖,清末民初画坛巨星,被誉为京城画坛“广大教主”。1920年他创办了“中国画学研究会”,被推为会长。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在美术革命的冲击下,金城先师高举“精研古法,博采新知”、“提倡风雅,保存国粹”的大旗,倡导以学习宋元及南北宗各家画法来改造中国画,从而弘扬传统,实现北骨南韵,摆脱晚清末流文人画的空疏恣意,恢复民族绘画的活力,反对全盘西化的激进主张,引领了中国画复古革新的潮流。他说:“我父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师金北楼,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从而融入到了这一洪流之中,成为金北楼先师复古革新绘画主张最忠实、最勤奋、最出色的实践者。”
  金北楼由于去世过早,本身的艺术没有充分达到他的追求。但是,他以北宗院体为突破口实现北骨南韵的宏愿,通过陈少梅先生终于得以实现,这是金北楼、陈少梅两代人接力奋斗的硕果,是对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绘画作出的杰出贡献之一。“金北楼去逝后,其子金开藩继承金北楼的遗志,成立了湖社画会,陈少梅先生为画会评议。父亲21岁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美术银奖, 23岁主持天津湖社分会,声名鹊起,于而立之年已经有了‘当代唐伯虎’的美誉。”陈长智自豪地说。
  在继承民族绘画优秀传统方面,陈少梅先生是中国近现代画坛里可谓杰出画家。正如国学大师启功先生所说:“近代画家得宋贤山水人物遗法者,推衡山陈少梅先生(云彰)为第一。”
  如果在画论中谈风骨,最早见于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谢赫提出了评画的六个标准,其一是“气韵生动”,其二是“骨法用笔”。前者重在风神气韵,后者重在笔至的骨梗有力。
  “我父亲绘画的特色,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北骨南风’”。
  这就涉及中国山水画“南北宗”的问题。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本来没有“南北宗”之分,是明代董其昌提出来的。简而言之,“北宗”指的是“院体画”,就是宫廷绘画的风格,以工笔重彩为主流,讲究笔墨真功夫,也称“北派山水”。董其昌认为 “北宗”重勾斫,始于李思训父子……以至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等均宗“北宗”,而“非吾曹当学也”。“南宗”指的是文人画,即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以写意水墨为主流,强调作品的气韵和天然意趣,也称“南派山水”。陈长智先生说:“董其昌认为 ‘南宗’重渲淡,始于唐王维,还有董源、巨然,以至于元四家等均崇‘南宗’。董其昌之说有崇南贬北之意。明清画坛群起附和,此后三百余年文人画逐渐成为中国画坛的主流。‘北宗’日渐衰微,影响了中国画的全面发展。”
  陈长智先生尤其欣赏父亲陈少梅先生心怀虔敬地对待所有优秀绘画传统,无论:“南宗、北宗”,都潜心研习,不仅存亡续绝,重现了沉寂三百多年的“北宗”辉煌,而且还以“北宗”蓄其势,以“南宗”添其韵,形成“北骨南风”的独特艺术面貌。也就是说,“我父亲的画,既有院体画的笔墨真功夫,又有文人画的气韵和天然意趣,达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很高的境界。”
  总体上说,“北宗”重笔墨,“南宗”重气韵。笔墨好理解,气韵比较抽象,按字面指画的意境和韵味,具体来说,“南宗”文人画所追求的是儒、释、道的思想和精神。其中的核心是隐逸思想。从诗画关系看,“南宗”文人画提倡“画中有诗”、诗画一律的境界。 

 

  那么,在陈长智先生父亲陈少梅先生的作品中,是如何体现出“北骨南风”的格调呢?我们就以陈长智先生父亲的名作《西园雅集图》举例说起。
  这是一幅笔墨功力深厚的工笔画,人物秀丽工致,设色典雅,山石采用精彩的斧劈皴,这些都是典型的“北宗”画法。而画面体现出来的主题所蕴含的儒、释、道的思想和精神,也正是南宗文人画所追求的意境。全幅所表现出来的完美和谐的诗情雅趣,是文人画提倡的“画中有诗”、诗画一律的境界。因此,它是“北骨南风”的代表性作品。

 

          《山居图》 陈少梅 作

  还有老先生所画的《山居图》,这幅画是陈少梅先生的名作,青绿画法本身是典型的“北宗”画法。启功先生称赞它是:“无边灵秀谁堪比,云白山青似十洲”,十洲就是仇英,是“北宗”代表人物。但是,我们看松荫下有一高士神情淡泊,陶然忘机,把观者带入一种虚静的状态中,产生一种“逍遥乎天地之间”的感觉,这正是“南宗”文人画所追求的隐逸世外的精神境界。因此,它也是陈少梅先生“北骨南风”艺术风格的代表性作品。

              

《江南春》陈少梅 作

  “《江南春》和《小孤山》是父亲陈少梅参加全国第一届美展广受好评的作品,美展开幕时父亲已经病逝。父亲1954年9月病逝,在新中国只生活了5年。但这5年,是他人艺俱老、迸发出最灿烂生命火花的5年!他以空前的政治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中,他努力去刻画工农兵形象,去反映解放战争,去歌颂祖国的新面貌,画出了大量作品。如:《狼牙山五壮士》、《白洋淀》、《采棉图》、《送饭图》、《送粮图》、《农业合作社》、《飞机育林》,还有他的连环画《湖南老共产党员孔十爹》、《相思树》,以及赵树理的小说画封面,等等不胜枚举。”陈长智先生提起父亲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在绘画方面,转变绘画题材是很艰难的事,就像使惯了刀叉,要换成使筷子一样,一时都很难适应,甚至会露怯献丑。但陈少梅先生毫不退缩,毅然走上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新中国服务的道路,并使用正楷字,郑重其事地写下了他对人生观认识的书法作品。

                 《人生观书法》 陈少梅 作

  陈长智先生的父亲陈少梅先生画的《江南春》表现的是解放后农村美好和谐的新生活、新景象,表达了他对新社会的热爱和歌颂。在陈长智先生临摹父亲的这幅作品时,注意到画中村舍的大门上贴着“光荣之家”四个字,这是在那个时代里,家里的人为国家存亡而牺牲后政府给予的特殊荣誉,它告诉人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志士仁人奋斗牺牲换来的!在这一点上,陈少梅先生比任何人都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为了新中国的诞生,陈少梅先生近亲中的几代人曾经前赴后继,付出过重大牺牲,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和革命史上,写下过可歌可泣的篇章。
  提起了陈家家亲,陈长智先生脸色凝重,一种激动涌上心头,一种陈家特有的坚毅略过脸颊,一种自豪中夹杂着些许思念,凝聚于语言之中。为了国家进步与革新,他父亲的堂叔陈鼎先生,在清朝末年官至军机处行走,“百日维新”时因提出穿西装、合宗教、学英语、通婚姻等四条激进变法主张而获罪,在六君子喋血菜市口的血雨腥风中,惨遭陪绑之灾。
  其父亲陈少梅先生的另一位堂叔陈范,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早的民主革命报纸《苏报》之馆主,《苏报》所刊反清革命文章影响巨大,他因《苏报案》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柳亚子先生曾慨叹说:“他对得起民国,民国对不起他。”“他是民国的介之推”。

陈撷芬 像

  陈范先生之女陈撷芬女士是著名女革命家,她创办了中国首家女报《女学报》。留日期间和鉴湖女侠秋瑾女士一起改组共爱会,任会长。

陈嘉言 像

  民国之初,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以2万金请陈长智先生的爷爷陈嘉言先生写《劝进书》,劝袁世凯登基帝位,被其爷爷严词拒绝,一身凛凛正气,昭昭日月可鉴。时至1919年,其爷爷陈嘉言先生领衔北京数十位社会名流,通电全国,支持毛泽东的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在国内轰动一时。
    父亲陈少梅先生的堂姐陈衡哲,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中国第一位白话文女作家,她撰写的小说《一日》比鲁迅用白话文写的《狂人日记》还早一年。

   
夏明翰烈士像

  更值得一提的是陈长智先生的父亲陈少梅先生的长姐陈云凤女士,她所生育的四个子女夏明翰、夏明衡(女)、夏明震、夏明霹,和一个外孙邬贻庄,都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先后牺牲。每一位去世都是那么的壮烈和豪气,让人至今唏嘘不止。作为享受今天的安宁、幸福的共和国公民,我们应该记住这些为中国现代革命而牺牲最惨烈的家庭之一。夏明翰临刑前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鼓舞了无数革命志士,勇于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这是一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文化史的缩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直到为共产主义献身,陈家的许多近亲都站在时代的最前列,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新中国的诞生前仆后继,奋斗不息。他们的精神,足以“惊天地而泣鬼神”可歌可泣,也可谓满门英烈。
  习主席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中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我们先贤的美好愿景,包括一切志士仁人的奋斗理想。陈少梅家族几代人的故事,是习主席讲话的生动注脚。
  陈长智先生的家族史听的让人动容,以国家利益许以折腰和以艺术传承后代,是分不开的爱国之主题。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族中,和平年代的陈长智先生所攻研的是学画。
  “父亲去世早,我没有赶上和父亲学画。我和林庆萍(妻子)读师范的时候是同学,她比我低一届,都参加了学校的国画组,指导我们的老师是孙信、李智超、谢时尼三位大家。孙信是漫画大家,画坛有南叶(浅予)北孙(之俊)之说,李智超是山水大家和书画鉴赏专家,谢时尼是花鸟大家,为齐白石的高足。”谈到初学画画的时候,陈长智先生的启蒙良师就是母亲冯忠莲女士,笔墨功力不让须眉,是父亲绘画技法的重要传人。他母亲临摹的《清明上河图》不下真迹一等,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享誉海内。在母亲的指导下,陈长智先生有了长足的进步。1960年母亲把他的画拿到荣宝斋给她的同事看,受到董寿平、陈林斋、徐之谦等大家的夸奖,给了他很大的激励。从此,画画欲望越发而不可收拾。参加工作后,在师范和中学服务了40年,但在业余时间中从没放下过画笔。退休后,在母亲和妹夫米景扬的支持下,陈长智先生再度走向了绘画创作之路。
  说母亲时,陈长智先生十分动容,有一种感恩的情怀喜出于面。之后,谈到他妻子林庆萍女士。林庆萍女士也是出身书香门第,又得家传和白云观陨石长老单传的书画技法,13岁就在中日书画笔会上获奖。她在师范读书也是师从名家,她对陈少梅先生绘画艺术情有独钟。林庆萍女士在山水、仕女、花卉、金鱼绘画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画风娟秀清新,有女人的细腻,笔墨豪放潇洒,像男人的气势。她画山水从来不起草,这与她多年坚持野外写生分不开的,因为她早已胸中有丘壑了。当然中国画的写生不是目的,目的是外师造化(以大自然为师),内求心源(写己心、抒己情、展己志)。所以,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写生。因为,那是画中的魂——自然里的佳作!
  “父亲的影响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父亲的绘画在我认为是很纯正、很经典、很高雅、很精美的民族美术,是大雅大美之艺术,属于阳春白雪。”由此看出,陈长智先生对父亲充满着敬仰与爱戴。
  他告诉我们,学习中国画,首先要继承传统,追本溯源。有人认为,其父亲陈少梅先生在国画技艺的承上方面是集大成者,说陈长智先生的画有其父的味道,也说明陈长智先生以父亲的画作为范本进行民族绘画传统的系列学习是走了正途和捷径。“尽管能力有限,但几十年来,我们一直踏着父亲的足迹奋力前行。去年,我们成立了陈少梅艺术研究会,还收了一些门徒,我们要带领更多的人沿着父亲的足迹走下去,希望能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伟业中,略尽绵薄之力。”

    《青山无是非》 陈长智 林庆萍 作

  陈长智先生和妻子林庆萍女士根据陈少梅先生的话“青山无是非”创作了一幅画,这幅画从构图到用色,都彰显出这对伉俪国画创作的水平和技能。“这幅画是我老伴林庆萍的杰作,我题的字。2015年入选中国八达岭新长城碑刻作品,2016年从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入编《一带一路·世界文化传承贡献人物——丁酉鸡年挂历》。因此,她被授予‘一带一路·世界文化贡献人物’荣誉称号。”陈长智语重心长的说道。
  这件作品出版后赞赏评论如潮:
  《艺术天成》杂志王涵文《遗风传韵显今昔》里这样说:《青山无是非》,雄浑通博,意趣幽远,既险峻又秀雅,既刚又柔,充溢着山水的妩媚之美和阳刚之魂。且构图严谨,章法有度,层次分明,墨色讲究,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追求自我内心世界的展现,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美感,使人陶醉。而引陈少梅先生‘青山无是非’句题画,更表现出了深邃的意境,和耐人寻味的哲学主题。
  新长城组委会对《青山无是非》的赞语(有删节):静观作品,青绿山水之作,附以浅绛技法,凸显青山灵秀,云雾洁白,以寄寓画家之恬淡心境。与长城宏伟和静雅相呼应,翰墨之间既承袭了传统绘画的神韵精髓,又独具艺术风格!笔墨浓淡相间,神形典雅浑厚,有飘逸灵动的恬淡意气之美,有大宁静、大自在之意境。体现了艺术家对祖国发展的美好愿望。
  至于引用陈少梅先生“青山无是非”句有什么内涵?我想每一位观者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我们的初心是要表达青山“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品德,突显青山大气磅礴的气势。

《富贵有余》林庆萍 作

  接着,我们采访的话题转到了林庆萍女士,林老师画的金鱼很是生动,有动有静,动者张翅寻游,静者似如淑女。“鱼是我国民族艺术中喜闻乐见的题材。‘鱼’与‘余’谐音,象征丰收和富裕。尤其金鱼,是珍贵的观赏鱼品种,属吉祥物,又与‘金玉’谐音,是珍宝、财富与成功的象征,更是惹人喜爱。”林庆萍女士谈到金鱼,神情怡然,眼神充满着慈善。难怪一些骚人墨客评价她画的金鱼千姿百态,形美而飘逸,别具神韵,充满童趣。画有大小之别,鱼数多寡不定,但都形态各异,疏密有致,相互呼应,顾盼生情。单看个体,用笔风流,生动传神;纵观群戏,竞游成趣,聚散纷纭。全幅无一波纹,却通过水草的疏密变化,表达了轻波掠影的百般情趣,可谓此时无水胜有水,此处无声胜有声,故人所见所爱,赏不移目。

  林庆萍女士最善于画龙睛鱼。龙睛鱼体短而肥,色艳透金,飘逸的鳍与尾使鱼的体态显得格外雍容华贵,别有一种古雅之美。尤其是柔美的游姿,在水中翩翻嬉戏的情态,非常动人。《富贵有余》图是林庆萍女士画金鱼的代表性作品。它以国色天香的牡丹象征富贵,以雍容华贵的金鱼寓意吉祥,它一经世便成为一些单位出版年历的首选画,以及不少画册的封面或封底 。
  林庆萍女士画鱼技法,得之于现代画家白云观陨石道长的独传绝技。陨石道长解放前曾多次在中山公园举办个人画展,深得画界同仁赞誉,堪称画坛一代名流。
  采访中知道两位伉俪经常联手作画,很想分享他们联手作画的情形。

《四海翻腾云水怒》夫妻合作

  “不用想,是很自然的事,经常是她画画,我题款。细的地方由她画,或各取所长,如《四海翻腾云水怒》、《蒙山寿星》都是我们合作的典型作品,也有的是她画墨线我填色,她画枝干我点叶。或一个人整体画完,另一个人找补加工,不一而足。”陈长智先生兴奋地补充道。

    
 《桐下听琴图》陈长智 作

  艺术欣赏是一种美的享受。陈长智先生创作的《桐下听琴图》更是让人为其艺术上的成功而赞叹不已。这幅画创作于2012年,不少挂历和画册封面都选用过这幅画。琴在古代泛指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琴音清正悠远,有“九德”之说,被视为君子之器,在古代是高雅的象征,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故而听琴题材是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我的这幅作品,是力争通过对高大挺拔桐树的描写突出画面的琴音环境,从而歌颂琴作为君子之器的美德。又通过嵇康《琴赋》的介绍,和《琴赋》尾声的书法,使观者对中国伟大的音乐家嵇康和它的不朽名篇《琴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也正是我画这幅画的起因和目的。”陈长智先生认真地说。
  在谈到当下中国画坛中的“抽象派”文人画时,陈长智先生严肃起来,他说:“其实打着抽象派的幌子,掩盖他们在技艺上的瑕疵,搞所谓的文人画,那是胡来!”他强调:“文人画是指画里的气韵和意境,是靠画家‘腹有诗书气自华’养成的,不是学来的,是自身素养、气质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一种高雅的情调。所以,要想画好文人画,首先就要提高自己本身的文化修养水平。”他告诉我们,文人画一般不注重笔墨,它注重的是气韵,是画面上清淡的感觉,渲染出一种气氛,一种对世事沧桑淡漠的人生态度,一种不与世俗争高下的人生理念,追求一种闲云野鹤、不争名利的寡欲精神和境界。陈长智先生对一些人不肯临古、不想吃苦、只求投机取巧谋索利益的“画者”嗤之以鼻,诘问一些不守规矩、不遵传统、不懂人体解剖结构的人,将人物局部画变形,脖子被拉长,美女画成妖精,石头却画成一堆黑煤炭,这怎么能叫文人画。文人画应该是王维、苏东坡,还有元代四大家的作品那样,他们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他们的作品里自然流露出的那种文人中的气质,彰显出文人骚客那种特有的素养和内涵,才能创作出别具一格的文人画作。
  最后,陈长智先生和林庆萍女士联袂现场创作《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山水国画。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林庆萍 陈长智 现场创作

《白洋淀》 陈少梅 画 启功 题

 《颐和园玉琴峡》陈少梅 作

书法 陈少梅 书

《品茶图》 陈长智 作

《美国雷尼尔雪山》 陈长智 作   68cm×133cm 2009年

《祈福》 林庆平 作  67 x 43.5cm  2009年

《蓝梦》 陈长智 林庆平 作  45cm×69cm  2010年

《一纸重彩报新春》陈长智 林庆平 作 67.5cm×133cm 2009年

《山到秋深红更多》陈长智 林庆平 作 45cm×273cm   2009年

《十渡云岫》(京郊十渡写景)陈长智 林庆平 作 464x52cm  2011年

《万木霜天红烂漫》陈长智 林庆平 作 96cm×44cm  2007年

                                (照片除署名者外,均为陈长智 林庆平先生提供)

分享到:

版权所有:2019©许先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6716号    京ICP备16014506号